行业观察者指出,常常沦为“中国特供”或“找中国演员打酱油”的中外合拍片,在2018年有了新的发展。在北美,中美合拍片《巨齿鲨》首周票房甚至到达了明星巨制《碟中谍6》的两倍。而腾讯影业作为好莱坞大片《毒液》的三大出品方之一,岂但取得了可观收益,在即将上映的片子《大黄蜂》中,也将连续配合模式,在寰球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均进行深度的加入。
“实在影视行业绝对而言是一个较为封闭的行业,并非外界所以为的低门槛行业。市场人才的供给始终是相对固定的,专业学校毕业的、剧组实际出来的、自学成才的。但由于电影市场前几年突然性的扩大,导致市场浮现了很大的缺口。这个时候,非专业的人才和热钱一起涌入了。”与资深影视媒体人庞宏波的观点相映成趣的是于2018年的最后一天上映,并在2019年新年档期陷入巨大舆论风暴的文艺电影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。
在2019年即将上映的电影中,岂但有私人家庭纪录片《四个春天》的亮相,也有国产新类型,科幻片《流浪地球》抢占档期,而关注少数民族群体生活的影片《阿拉姜色》《清水里的刀子》进入档期,更显示出多元观影品位的逐渐浮现。
中国电影已经“茁壮”到波及“天花板”了吗?
在片方“一吻跨年”的宣传造势下,影片预售票房过亿,创造了国产文艺片预售票房的新纪录,首映日的票房更是冲破了两亿元。然而从上映第二天开始,影片的票房和口碑都经历了断崖式的下跌,排片量也从首映日的34%骤降到了第二天的13%、第三天的7%。影片的市场表示甚至连累了出品方华策影业,1月3日,华策的股票跌停,市值蒸发了20个亿。
诚然全国电影票房总数迈过600亿大关,但电影市场的红利期从前当前,增速放缓将不可避免
根据电影记者马戎戎的评述,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“票房跳水”的惨剧,恰好是电影行业浮躁表象的一个剖面,一个只想实现个人表白的文艺青年,被资本“捧杀”后不得不承载超出他实际才干的欲望跟等候。按照5000万元的成本打算,影片票房必须超过1.5亿元才华收回投资,这就导致营销团队不得不最大水平川拓展受众面。
北京大学青年电影学者刘璐对《工人日报》记者表现,不论是从类型的多样化仍是国产电影的产业水平,亦或是对事实的表示和批驳力度上来说,在本土市场上,国产电影可能有底气与好莱坞一较高下。堪称是多年来票房的增量变革之外,走向质变之路的显明标志。
电影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更新
在2018年的年度票房榜单中,前四名辨别是《红海举措》《唐人街探案》《我不是药神》和《西虹市首富》,在国产片的力压之下,横扫寰球票房的大片《复仇者联盟3》只能屈居第五。除此之外,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,则只有《毒液》《侏罗纪世界2》和年末上映的《海王》,相较往年数据显示,国产电影的占比及优势地位正在逐步加强。
“与600亿元票房相对的,是始终刷新下限的烂片,和艺术性、创造性的乏善可陈。2012年以来,中国电影的类型片和商业营销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但除了《白日焰火》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之外,国产电影在世界A级电影节上简直颗粒无收,艺术电影人才也呈现了重大的断层。因此,毕赣的涌现,让影坛似乎看到了中国艺术电影的未来之光。”原本估算400万元的艺术电影,因为在金马“创投”环节大热而被追加到2000万元,而开机后因为超支严格,实际本钱更达到5000万元。
除此之外,最令从业者感到振奋的是,新人导演一飞冲天:文牧野首执导筒即依靠《我不是药神》惊艳中国影坛;黄渤、刘若英继续“演而优则导”的传统,用《后来的咱们》《一出好戏》相继交出亮眼答卷;韩延、饶晓志则通过《动物世界》《无名之辈》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。据记者发现,新人导演层出之际,坏猴子影视、真乐道文化、北京文明等新兴电影企业身影频频显现,互联网影视企业腾讯和阿里影业也频频发力,正在塑造着电影工业的新面貌。与青年导演崛起一样的是,新兴的影视公司也正在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后继力量。
对此,光辉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也曾指出:资本退却市场将导致良多影视公司项目的融资出现艰难,在将来的一两年时间里,可能会有多少千家影视公司要倒闭。同时,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则表现:万达电影未来的发展就是要降落对单一内容的依附性,以发明多点营收的局面。“蛋糕放在面前,也并不是谁都能吃到的。”在马思遥看来,监管局部千方百计促进市场发展,引导行业良性发展。经过大量影视从业者的奋斗和坚守,目前的市场范畴,已经足够很多影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。脚下的决定,正在成为电影从业者们去留存亡的未来所在。
刘洋
固然票房总数迈过600亿大关,但不可忽视的是,与此同时,人均观影人次却在全球票房前十名中排名倒数第一,几乎只有北美的三分之一和韩国的四分之一。以这样的局势来说,中国电影市场的红利期过去当前,下沉基本结束,增速放缓将是不可防止的趋势。而随着视频网站等新兴观影模式的冲击,即使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空间基数仍在,然而在既有模式下,未来的晋升空间已经明显不足。
事实上,早在2017年,时任中国国度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就曾表示:中国的影视公司有14389家,数量之多,全球常见。在这些影视公司中,上市公司仅有69家,盈利的公司不会超过200家,超过10000家公司自成破后不运作过一部正规的作品。而与之相关的是,据去年年底举行的首届娱乐大会统计,虽然2018年全年上映电影数量达到史上之最,全年共上线500部,但截至11月,年度影院的均匀上座率、单银幕产出、单座收益、场均人次、场均收益等数据均创2014年以来最低值,平均上座率不足12.5%,已上映电影过七成票房不足1500万元。
“切实早在前多少年,中国电影票房就已经进入到了增长的极限区间,两个关键范围未然触顶。一个是今年高达500+的数字所代表的影片数量;而紧随其后,第二个跑不动了的,是大为饱和的院线产能。”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讨员孙佳山看来,中国电影票房急速增加的过程,也极为奇妙地并肩于海内房地产的暴发。
电影市场在阵痛中寻找提升空间
“2019年新年夜,抱着看贸易恋情片的心态看到了一部无奈理解的艺术片。”在大多数被“精准营销”所误导的观众看来,预期和所看到的影片天地之别,极大地影响了个人创作与市场收益之间的良性互动。惟能渴望的是,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所代表的艺术片与资本、营销之间多方错位的“歪曲”可能作为重蹈覆辙,为中国影市开启更多的可能。
专业化建设仍非长此以往
据统计,2012~2017年国内新建了近6500家影院,这些影院的建设基本“下沉”到了县镇级,而跟着商业地产向三四线城市的渗透跟下沉,影院数量、屏幕数目都已经膨胀到了顶点。随着“小镇影院”的高速裁减,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量份额不免被大幅稀释。
在刚从前不久的跨年夜,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,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609.76亿元,同比增长9.06%,其中国产影片票房378.97亿元,同比增添25.89%,占比超过六成;全国新增银幕9303块,总数达到60079块,位居世界首位,城市院线观影人数更达到17.16亿人次,同比增长5.93%。喜人的数字,说明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。
“电影、电视剧、网剧、网络电影四大板块,全部加起来,不超过3000家公司就能满足全体市场,就算将这一数值翻一倍,影视行业内仍有一半的公司无作品发行。”据影投人马思遥观察,不管是监管层还是行业内都普遍认为:中国影视公司已经饱和,很多影视公司将被淘汰。